close

 

史蒂芬霍金—不畏漸凍症進而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和宇宙黑洞的偉大科學家

霍金懶人包

霍金懶人2  

史蒂芬·霍金?

    

     1942年1月8日,是伽利略逝世300週年,同時剛好也是史蒂芬霍金出生的日子。

     2018年3月14日,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知識家與思想家離我們而去,享壽76歲。

  史蒂芬霍金這個名字我想大家對它不陌生,它時常出現在網路媒體、課本以及報章雜誌中,但這位偉大的人物做了些什麼、留下了什麼,我們都知道嗎?

  

  2018年3月14日下午,各個社交媒體、新聞媒體都在分享發布這件令人驚訝的事,朋友圈內也有不少人表示遺憾,但我們是為了什麼哀悼?是為了一位廣為人知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做出了許多貢獻的科學家?就讓我們來看史蒂芬霍金傳奇的一生,他的成就以及他的思想。

 

上帝的思想

 

  愛因斯坦在 1915 年發表廣義相對論,一舉將統領 17~19 世紀的牛頓古典力學與近代物理劃出分界線,推翻牛頓的絕對時間觀,愛因斯坦並預測了黑洞的存在,認為它們將吞噬包括光線在內的所有物體,如果某天體全部質量都壓縮到很小的「重力半徑」範圍之內,所有物質、能量(包括光線)都被重力囚禁在內,從外界看,這天體就是絕對黑暗的存在,也就是黑洞。

 

  在往後日子霍金向愛因斯坦提出質疑:黑洞並非只進不出,反而會輻射粒子出來。過程中,霍金大膽觸及了物理學家最頭痛的問題,也是愛因斯坦最不愛踏進的量子領域,當史蒂芬‧霍金在 1970 年代中期假設黑洞會發散輻射,最終將如同阿斯匹靈緩慢溶解在水中一樣消失時,他推翻了當代宇宙核心宗旨;如果你還在疑惑誰能用如此簡單易懂的言語向大眾解釋複雜宇宙理論的,那就是霍金,一個精神超越肉體侷限的偉大物理學家。

  霍金也是第一個將常起衝突的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聯繫在一起的人,愛因斯坦說過:「上帝不擲骰子」,而霍金則相信「上帝不但擲骰子,祂還把骰子擲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去」。分享一下之前看到社交媒體有一位老師分享:「他與愛因斯坦最大的差別是,愛因斯坦並沒有解決他無法解決的知識問題,所以他最後相信了上帝,而霍金則是徹底解決,霍金到死都還是不相信上帝,換言之,愛因斯坦最後動搖了,霍金沒有」。

 

  除了黑洞,霍金更探討起宇宙起源,以奇點對起始宇宙進行理論推理。在同事朋友眼中,霍金是幽默的,也是固執的,每個人都知道霍金在宇宙學方面的輝煌成就,但甚少人能理解他無遠弗屆的思想,甚至一流天文學家也不能。最重要的是,霍金為科學添加了無數生動表情,幾乎無法衡量他對大眾科學普及的貢獻,世人對霍金致上的最高評價是「上帝的思想」。

  以上是霍金在物理科學界的種種貢獻,雖然看幾來只有幾樣但其重量卻遠遠超過我們所見到的,但霍金對後人的影響不僅僅在於科學面,在思想面也影響了很多人,霍金在二十幾歲就患了肌肉萎縮症(ALS),得知病情後,霍金沒有因此被打敗反而以樂觀的態度繼續面對他的人生。

 

用幽默與樂觀面對上帝開的玩笑

 

  樂觀和幽默使霍金度過人生最困難的時期,後來他反而認為殘障不但沒有給他帶來太多障礙,反而有助於他安靜思考純理論的問題。很難令人想像,儘管重度殘障,霍金仍是個活潑、幽默、外向的人,他經常樂於出國演講,且總是得到極熱烈的歡迎。

 

  在一個香港舉行的記者會中,霍金回答一名叫鄧紹斌的癱瘓病人所提出關於安樂死合法化的問題,霍金說:「他有自由選擇結束生命,但那將是一個重大錯誤。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為,有生命就有希望。」霍金這是一個鼓勵的話,他一方面在解釋自己為何面臨這麼大的疾病纏身,仍然努力活下去,並作出很多不可能的任務,證明了人的腦袋可以突破身體的障礙。另一方面他也實踐了他的生命哲學,也就是拒絕宿命論。

 

人工智慧,智慧終人?

 

  除此之外霍金也非常關注人工智慧的發展,多次提出警告,「人工智慧也有可能是人類文明史的終結,除非我們學會如何避免危險。」霍金在GMIC 2017 北京大會上時提到:「在人工智慧從原始形態不斷發展,並被證明非常有用的同時,我也在擔憂創造一個可以等同或超越人類的事物所導致的結果: 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 ,這將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極大的破壞。未來,人工智慧可以發展出自我意志,一個與我們衝突的意志。盡管我對人類一貫持有樂觀的態度,但其他人認為,人類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控制技術的發展,這樣我們就能看到人工智慧可以解決世界上大部分問題的潛力。但我並不確定。」然而,更精確的說法不是悲觀,而是他意識到人工智慧的影響性,而堅守著極為謹慎的態度。

 

   但在霍金看來,人工智慧對於人類文明史上,不是最好的事,就是最糟糕的事。霍金曾在演講上提到:「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學習歷史,深入去看——大多數是關於『愚蠢』的歷史。所以人們轉而研究智慧的未來是令人欣喜的變化。雖然我們對潛在危險有所意識,但我內心仍秉持樂觀態度,我相信創造智慧的潛在收益是巨大的。也許借助這項新技術革命的工具,我們將可以削減工業化對自然界造成的傷害。」

 

  一位對世界懷抱熱情與愛的偉大科學家,就這樣隕落了,但他留下的研究貢獻還有他對於人生的正向面對,不僅僅是讓整個社會進步的資糧同時也是讓我們個人提升、進步的資糧。

 

 

出處:‧The Washinton Post 

            · Wikipedia 

  · Black holes dissolving like aspirin: How Stephen Hawking changed physics

 

  ·漸凍人協會

arrow
arrow

    賀賀有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